近日,記者應包頭稀土高新區(qū)邀請來到黃河國家濕地公園高新區(qū)管理站參觀,外面雖然熱,但進入室內卻是一股股的涼風,因為他們選擇了一種綠色能源智慧系統為辦公環(huán)境調節(jié)室溫。
“我們的辦公地點距離市政管網特別遠,溫控系統特別是取暖系統需要進入城市管網,工程量很大,成本也很高。但是采用了新能源系統來調節(jié)室溫,與正常的鍋爐供熱、電制冷相比,在達到冬暖夏涼效果下,每年還可節(jié)省16.58萬元運行費用。”黃河國家濕地公園高新區(qū)管理站副站長陳利俊告訴記者。
據陳利俊介紹,小白河國家濕地公園高新區(qū)管理站與附近其他單位的供熱需求面積共2518平方米,不入城市管網就無法供熱辦公,而入網又需要實施成本高昂的獨立工程。包頭稀土高新區(qū)區(qū)屬企業(yè)與國外頂尖研發(fā)團隊共同研發(fā)的自然能源智慧系統(GEIS)牛刀小試,便一舉解決了這一難題。
聯合攻關,找到搜集太陽能的“鑰匙”
眾所周知,地球的熱量來源幾乎全部源自太陽,太陽每秒輻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換算成功率約為17萬億千瓦,相當于全世界一年能源總消耗的35000倍,遠遠大于人類出現至今的能源消耗總和。
而地球外的太空是接近絕對零度的極低溫境,地表上物體的熱能就是通過輻射換熱,將自身熱能以8—13微米電磁波的形式通過“大氣窗口”排放到外太空,達到自身冷卻的目的。通常這種完全以輻射方式將熱量釋放到宙空間的制冷方式稱為太空輻射制冷。
“我們認為,能源問題長遠發(fā)展的關鍵就是要順應自然規(guī)律,我們以該理念和地球的能量呼吸機制為出發(fā)點,探究出了適合中國北方地區(qū)的新能源技術。”自然能源智慧系統(GEIS)總設計師胡澤鋒說。
不久前,由包頭稀土高新區(qū)支持組建的潤泰科技研發(fā)團隊與國內外頂級科研機構合作,成功研發(fā)出新材料——稀土超導能量板(RSEP)。
潤泰科技研發(fā)團隊成員陳照中介紹說:“該能量板由銅、鋁、稀土復合而成,可做成11.8平方米的大型集成模塊,在同樣采光面積下集熱功率遠遠超過傳統太陽能集熱器。”
反復實驗,找到儲存太陽能的方式
熱能的儲能的方式,目前不外乎是儲電和儲熱,而儲熱基本上都無法實現長期性和持續(xù)性。
“比如現在我們用的電鍋爐,它只能實現一兩天的儲熱。而自然能源智慧系統所用的方式,是跨季節(jié)儲熱,也就是它儲存熱量的時間比較長,這是該系統的一大優(yōu)勢。”考察完該系統之后,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光伏工程研究所所長于金輝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北方目前用的大棚,好多都用后墻體來進行保溫,因為土壤本身是一個很好的保溫材料。土壤沙石這種材料的物理特性,就決定了它的能量是不流動的。我們從中得到啟示,開始探索如何通過科技手段,來實現這種能量高效的儲存和提取。”胡澤鋒解釋說。
為了進一步說明土壤可以把超導能量板收集到的能量儲存起來,研發(fā)團隊工程師武強做了一個實驗:在盛滿土石的玻璃缸里,分層鋪設了不同種類的沙石。
“我們選取了幾種有代表性的材質,然后在了不同層次和不同位置,一共放了8個溫度傳感器,記錄土壤溫度。”武強說。
實驗開始時,玻璃缸內土壤的溫度是0攝氏度左右,過了大約一個小時,從能量板搜集到的熱量通過流動水讓土壤的溫度升到了27℃。
通過反復試驗,依靠稀土超導能量板新材料,研發(fā)團隊確定了自然能源智慧系統的基本工作流程:春夏秋三季時,能量板吸收太陽能并轉化成熱能,通過跨季節(jié)儲能系統將熱能儲存,待冬季時,提取儲存好的熱能,用于冬季供暖和全年熱水;反之,冬季時,能量板可通過波的形式將能量傳給外太空,帶動溫度降低,冷能量可待夏季制冷時使用。與此同時,能量板每天生產電能,自發(fā)自用,余電上網。整個系統實現科學運行、智能調控。
武強說:“例如用于建筑所需能源,我們就可以做到取之自然,流經建筑室內后又回歸自然,達到真正的綠色供能,零污染、零排放、零運行費用。”